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西晋文学家。少仕蜀汉,后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迈,上《陈情表》辞官,辞情恳切,感人至深,成为千古名篇。祖母终老后出仕,官至汉中太守,后因赋诗获罪免官,卒于家。其文真挚悌孝,堪为后世典范。
陈情表
李密
第一段:陈述孤苦身世,奠定情感基调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翻译: 臣李密上言:我命运坎坷,幼年便遭不幸。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舅舅逼迫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弱小,亲自抚养我。 语言艺术解析: 1. 开篇悲情渲染:以'险衅''闵凶'奠定全文哀伤基调,使读者心生同情。 2. 时间递进:'生孩六月''行年四岁'层层推进,突出幼年不幸。 3. 对比手法:父亲早逝('见背')与母亲被迫改嫁('夺母志')形成双重打击,强化孤苦形象。 第二段:极言孤弱之状,凸显祖孙相依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 翻译: 我幼年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既无叔伯,也无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在外无亲近族人,在内无照应僮仆。孤身一人,唯有形影相伴。
语言艺术解析: 1. 细节刻画:'九岁不行'以具体事例强化病弱形象。 2. 对仗工整:'外无…内无…'句式形成内外交困的绝望感。 3. 比喻精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用影子反衬孤独,画面感极强。 第三段:铺陈朝廷恩遇,明示辞官缘由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翻译: 诏书严厉,斥我怠慢;官府催逼,急如星火。我想奉诏赴任,但祖母病重;想照顾祖母,却申诉无门。我进退两难,狼狈不堪。 语言艺术解析: 1. 矛盾制造:'欲奉诏…欲顺私…'展现忠孝两难,引发共情。 2. 比喻夸张:'急于星火'形容催逼之紧迫,反衬祖母'日笃'的危急。 3. 谦卑姿态:用'狼狈'自贬,既示弱又暗示非己之过。 第四段:以孝治天下为盾,化解政/治风险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 翻译: 圣朝以孝治国,凡老者皆受怜恤,何况我孤苦特甚?况且我曾在蜀汉为官,本就求仕途显达,非重名节之人。 语言艺术解析: 1. 政/治智慧:紧扣晋武帝'以孝治国'口号,将个人诉求与国家政策绑定。 2. 自我剖白:直言'不矜名节',消除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 3. 对比强调:'凡在故老…况臣…'递进句式,突出自身特殊性。 第五段:乌鸟私情动人心,生死誓言表忠心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 我活着必当效死尽忠,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怀着犬马般的惶恐,恭敬上表。 语言艺术解析: 1. 典故运用:'结草'用春秋魏颗故事,暗示必报恩德。 2. 动物意象:'乌鸟私情''犬马怖惧'以卑微生物自比,极尽谦卑。 3. 收束有力:誓言与恳求并存,既表忠心又留余地。 总评李密语言艺术 1. 情感逻辑层层递进:从身世孤苦→祖孙相依→忠孝两难→孝道合理→誓死效忠,环环相扣。 2. 政 治 敏 感度极高:始终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将个人诉求转化为政策范例。 3. 修辞手法丰富:对仗、比喻、用典、夸张交织,既有文学美感又具说服力。 4. 身份定位精准:以'亡国贱俘'自贬,用'犬马''乌鸟'示弱,完美规避政治风险。 此表千年传诵,正在于其'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评语),堪称情理交融的千古绝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喜配资-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正规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