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北京市爱卫办联合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举办夏季灭蚊蝇宣传活动。市爱卫办介绍, 北京已启动“无蚊社区”建设,首批共有43个社区参与试点。
8月1日上午,2025年全市统一灭蚊蝇活动周现场活动在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小庄社区举办。工作人员现场开展灭蚊蝇科普宣传,呼吁居民共同维护环境卫生,遏制蚊虫滋生。
“ 一只蚊子从虫卵成长为成虫,大约需7天时间。眼前展示的是我们在小区里捕捉的不同阶段的蚊子。”8月1日,在呼家楼街道小庄社区活动中心前的小广场,朝阳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居民们进行了蚊蝇防治知识的讲解,并通过科普展板、蚊虫标本、滋生实景的展示,提升居民的防蚊灭蝇意识。
展开剩余61%“监测数据显示,7月上旬全市蚊子成虫密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但随着高温天气和降雨的增加,蚊虫繁殖和生长的速度也在增加。”市卫健委爱卫处处长汤伟民介绍,6月起,本市全面推进夏季灭蚊蝇工作,组织动员各部门、各社区、各单位积极开展灭蚊蝇行动,清除积水和垃圾,市疾控中心、市爱卫办定期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和效果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防蚊蝇的意识仍有待提升, 养花晾水的瓶瓶罐罐里时有蚊虫滋生,给小区环境带来影响。”
为此,北京启动“无蚊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在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的部署、培训、支持下大力推进蚊蝇防治工作开展, 小庄社区正是首批试点的社区之一。“我们是老小区,一层居民多喜欢在小院里晾水种花。 敞口的存水容器最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为此,我们为有需求的居民们定制、分发带着网盖的晾水桶,既方便居民接水,又杜绝蚊虫滋生的隐患。”该社区负责人介绍经验。
7月和8月是蚊虫密度的最高峰。市爱卫办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单位组织的灭蚊蝇行动,翻盆倒罐,清除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类积水、卫生死角、垃圾,共同营造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
市疾控中心建议市民:
外出活动穿浅色长袖长裤。 蚊虫活跃时段可在裸露皮肤规范使用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 避免在树荫、草丛、水边等蚊虫密集区长时间停留。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金瑶
发布于:北京市嘉喜配资-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正规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