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华 (1943.8—),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2008年被推选为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山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主编,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山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性居多。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瘤、慢性炎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其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可怕杀手。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有排便次数增多,排黏脓血便等,相当于中医的 “锁肛痔”“泄泻”“痢疾”等,故可相互参照辨证论治。《黄帝内经》:“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不可因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而概用固涩,或是因有便血而概用攻伐,以犯虚虚实实之戒。笔者临证体验吾师赵尚华以益气健脾,温阳益肾,佐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一结肠癌病人,效果斐然,现列举于下,与同道探讨。
吴某,男,81岁,太原市小店东峰村,2013年5月21日初诊。患者大便溏薄,日20次已20余年,以往用药调理可以缓解症状。于2013年5月6日省武警医院,数字胃肠镜检查:距肛缘10cm处见菜花样隆起性肿物。B超所见:肝囊肿;左肾小结晶。甲功 (-),白细胞2.92↓,癌胚抗原10.7↑。病理学诊断:绒毛管状腺瘤,恶变 (直乙交界)。现症:大便溏泄,每日20次,便血,夹有黏液,白冻,腹痛,怕冷,精神萎靡。饮食尚好。因病人住院未能亲自前来诊治,其女儿索方。证型:脾肾亏虚,湿热之毒内侵。治法:健脾化湿,温阳益肾,佐以清热解毒。处方:①党参10g,炒白术10g,清半夏10g,干姜10g,肉桂6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芡实10g,白英30g,黄连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龙宫莲胶囊10瓶,每次3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③灌肠方:仙鹤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3剂,水煎灌肠,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用,煎汤,取120mL水煎灌肠,每日1次,保留30分钟以上。
2013年5月28日二诊:服上药后腹泻次数有减,便血止,右下肢肿胀,怕冷,背部尤甚,患者自诉平常容易感冒,且十余年不能正常饮食生活。苔白,左脉微弱,右脉滑。处方:5月21日方继服,加土茯苓30g,鸡血藤30g,川牛膝10g,灌肠方3剂同上。胶囊续服。
2013年6月4日三诊:服药后腹泻,每日6~7次,带有黏液,便血偶有一点,腹痛消失,右脚有轻度肿胀,肛门有下坠感,脊背怕冷。处方:5月21日方继服,加红参10g,肉桂10g,去党参。灌肠方:仙鹤草30g,白英3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120mL灌肠,每日1次,保留30分钟以上,2剂。
2013年6月18日四诊:服上药后怕冷有减,时有肠鸣,大便次数已减为日3~5次,便血、白冻均消失,精神,饮食良好。苔白质暗,右脉滑,左脉缓滑。处方:①5月21日继服,加红参10g,云苓10g,改肉桂10g,去党参。②灌肠方:6月4日方继用2剂。③龙宫莲胶囊继服。治疗仅近一月,效果显著,大便次数由20次减为日3~5次,便血,黏液,白冻及腹痛均消失,给予患者很大的信心,吾师仍按原法以调理善后。
按语:结肠癌,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湿热毒邪,但不可妄行攻伐,薛己 《薛氏医案》服克伐剂,肿物增大如覆碗,日出清脓,不敛而殁。本例病程20余年,且病人年事已高,正气亏虚,湿热邪毒内侵,已成虚实夹杂之候,故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脾主运化,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发生泄泻;久泄日久,脾胃受损,日久伤肾,寒从中生。方中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清半夏、干姜、黄连取半夏泻心汤之意平调寒热以止泻,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即四神丸去吴萸,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芡实甘涩收敛,既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白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癌的功效,全方共奏温补脾肾、化湿止泻之效。二诊中,因患者出现右下肢肿胀,方加活血利水之品以消肿。又因其自诉有怕冷,背部尤甚的症状,三诊中加入红参和肉桂,背部脊柱为督脉所过,此处感觉寒冷,即督脉阳气亏损,肾为五脏阴阳之本,命门之火发越为全身的阳气,故方中加入肉桂,大辛大热之品以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原。《汤液本草》谓其:“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方中加入红参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患者泄泻日久,体内津液不足,“津能载气”,津液流失过多也会导致元气受损,红参用于此处,精妙恰当。本案能取显效,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服用龙宫莲胶囊,二为灌肠方的使用。 龙宫莲胶囊乃吾师自行研制的抗肿瘤成方。药物组成有:龙葵、守宫、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僵蚕、生薏苡仁等。龙葵性味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解毒清利湿。守宫,味咸性寒,咸以软坚散结,可祛风定惊散结,合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癌病的中医认识是正气先损,热毒、痰湿、瘀血、气滞等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肿瘤已经形成,即为瘀滞,病程日久,湿瘀互结,投以此方,解毒利湿,化痰散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升降之枢,脾病最易生湿,癌病最易影响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蕴,为肿瘤生长提供了条件,此方针对其病理因素 “湿热之毒”而设,验之于临床,卓有成效。 本例使用的灌肠方来源于民间验方,仙鹤草苦涩,性平,善收敛止血,止痢,并且具有补虚的作用,对于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用,如 《岭南采药录》单用本品煎服,治疗赤白痢。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本草纲目》谓其善排脓破血。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利用本品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已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三药合同,清热解毒之功倍增,而且水煎保留灌肠,更能直达病所,有利于药液充分作用于患处,效果显著,更能体现中医外治法药专力宏之优势。本例效如桴鼓的原因有三,一为内服汤药;二为坚持服用龙宫莲抗肿瘤成方;三为外用灌肠方的使用。针对虚实夹杂之证,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内外合治,效果斐然。
图片
本文摘自《赵尚华临床经典医案集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免责申明:分享仅为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喜配资-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正规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